Quantcast
Channel: 异教徒告解室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3

​职场不顺莫气绥——财神赵公明是怎样炼成的

$
0
0

 

今天破五迎财神,恭祝大家招财进宝,羊年发财~~


中国人最喜欢的神祇,是财神。财宝多多益善,财神爷自然也是越多越好。


细细数来,从比干起算,有子贡、范蠡、管仲、白圭、关公、赵公明、李诡祖、多闻天王、善财童子等等,这都是正经财神,还有一些偏财神和准财神,比如吴王刘濞、韩信、钟离权、沈万三、刘海蟾;还有一些神仙,身兼招财进宝之职,比如天官、土地爷、弥勒佛、禄星、和合二仙,林林总总得有将近二十位。


财神这份工作,要求不低。入选的人,要么本身来头大,比如释迦牟尼的继承人弥勒佛,比如即身成正果的善财童子;要么经历和财务工作相关,比如子贡、范蠡、沈万三,本身就是豪商,刘海蟾也以钓金蟾而出名;要么是民间道德标兵或者值得同情的著名人士,比如良臣李诡祖、大忠臣比干、千古大忠臣关羽、永远健康的副统帅韩信等等。


但凡事无绝对,在这一群财神里,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例——赵公明。别看他如今功成名就,位列五路财神之首,唯一一位正财神,历代受的供奉香火最盛。可当我们回顾他的成神之路时,会发现他的职场生涯非常坎坷,堪称励志之典范。


中国神话体系混乱而散碎,三教九流混杂一处,版本不一。赵公明同志的生平,很难归纳成一个完整、圆满、没有矛盾的故事。因此我只好按照真实历史的时间线,来回顾他的履历。


最早出现赵公明这个名字,是在魏晋时代。


干宝有本讲鬼故事的名著《搜神记》,讲了个故事:散骑侍郎王祐病重,有一客人来探望他,自称是赵公明的参佐,邀请他加入。王佑知道他们是鬼,苦苦哀求,客人见他可怜,就叫来几百个鬼,就着王家祈祷的鼓声起舞,王佑的病果然因此痊愈。后来王佑找到一本妖书,上面赫然写着:“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、钟士季,各督鬼下取人。”


这个记载很有意思。它告诉我们,赵公明最初的职务不是财神,而是管鬼的将军。这位将军不光统率着鬼兵鬼吏,还可以派人去阳间拿人,把将死之人带走,以充实自己的幕帐——可见他还有勾魂的职能,活脱脱是个无常。


另外,请注意他同事的名字:钟士季。钟士季就是钟会,曹魏大将,攻灭蜀国,然后意图反叛被杀。从《搜神记》的记载来看,钟会死后,也跑来负责“督鬼取人”,倒也和他生前的专业对口。后来有些典籍写成“钟仕季”,有写成“钟士贵”,都是从此而来。


那么他们督鬼取人,是用来干什么的呢?


西晋末年的道家典籍《太上洞渊神咒经》给出了答案:“又有刘元达、张元伯、赵公明、李公仲、史文业、钟仕季、少都符,各将五伤鬼精二十五万人, 行瘟疫病。”


这里不仅列举了赵公明其他几位同事的名字,而且还点明了他们的正职:瘟疫之神——也就是瘟神。


可能有人会撇撇嘴,说怎么堂堂财神,还干过这么不吉利的工种?可大家要知道,在缺乏卫生常识的古代,瘟疫是最可怕的灾难之一,又不象洪水、火灾那种肉眼可见,因此恐惧最甚。瘟神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相当重要,又怕又敬,地位尊崇。所以神职只有革命分工不同,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呐。

这些瘟神除钟会以外,包括赵公明在内的其他人,到底是虚构还是源于真实人物,已经无从查考。台湾李丰茂先生在《六朝隋唐仙道类小说研究》里提出了一个颇有趣的观点,说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个习俗,凡败军死将,皆感应成鬼主瘟神,因为败战往往尸横遍野,易生瘟疫,化为厉鬼。民间出于迷信,便尊奉死将为神,用以禳镇。


如果此说为确的话,那么赵公明的真实身份,说不定也是三国魏晋之间某位将军,只是史书不显罢了。关于这点,明代有个脑洞奇大的猜想,咱们一会儿再说。


不管这些瘟神生前如何,在死后的世界里,赵公明显然混得最好。他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,苦心钻研业务,以致于后来相关的记载中,一提这个部门,都以他为首。


比如茅山祖师陶弘景的 《真诰》里,记录了一段建吉冢埋圆石文,求告“土下冢中王气五方诸神赵公明等”。一个“等”字,立刻就凸显出了赵公明地位的上升。不仅如此,连办公地点都准备好了——“土下冢中”,再联想起他的瘟神职能,一个阴森森的幽冥大神形象跃然而出。


隋唐之时,瘟疫机构发生了一些改变,体制改革,人员精简,逐渐由七位瘟神变成了五位。


宋代的路时中有本《无上玄元三天玉堂DA法》,里面的瘟神部门改革,是按业务科室来分的: “东方青瘟鬼刘元达,木之精,领万鬼行恶风之病;南方赤瘟鬼张元伯,火之精,领万鬼行热毒之病;西方白瘟鬼赵公明,金之精,领万鬼行注气之病;北方黑瘟鬼钟士季,水之精,领万鬼行恶毒之病;中央黄瘟鬼史文业,土之精,领万鬼行恶疮痈肿。”


在这里,赵公明分在了西方金精的位置,主管注气之病。所谓注气,是九注之一,指肺部感染风邪,随气而走,痛无定处。古人认为瘟疫乃是戾气所化,所以凡注气之病,也与其有渊源。


可是机构改革并未结束。成书于元明之间的《三教搜神大全》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:“开皇十一年六月,天空忽然出现五位神仙,袍分五色,各执一件法器。一人手执长杓瓦罐,一人拿皮袋宝剑,一人秉扇,一人持铁锤,一人捧火壶。隋文帝挺好奇,就问太史张居仁,这些人都是谁?张居仁说在天上,这叫五鬼;在地上,这叫五瘟,张元伯、夏瘟刘无达、秋瘟赵公明、冬瘟钟士贵、总管中瘟史文业。一出现准没好事。果然发生了瘟疫。后来有个匡阜真人云游至此,收伏了五位瘟神做手下。

赵公明的职场生涯,至此发生很大挫折。自己从瘟神之首退了下来,被史文业所取代,只能主管冬瘟——瘟疫这东西,是春夏易发,寒冬腊月的,谁有闲功夫闹瘟疫。对瘟神来说,冬瘟主管根本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冷衙门。


先按科室分,再按季节分。赵公明的地位,在一次又一次体制改革中悄然下降。在元代,他终于跌落到了职场最低谷。


元代有位道士叫赵道一,写了本设定集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》。瘟神部的分工和人事,又发生了剧烈的变化:“刘元达领鬼行杂病;张元伯行瘟病;赵公明行下痢;钟子季行疡肿;史文业行暴汗寒疟;范巨卿行酸痟;姚公伯行五毒;李公仲行狂魅赤眼。


这次取消了时令划分,又改回科室分,而且分工更细,还多了几个之前被精简掉的神仙,五瘟神变成了八鬼帅,赵公明位列第三,主管拉痢疾……


可怜赵公明从汉代开始,兢兢业业这么久,却越混越回去了。


但是,在这期间,赵公明的命运发生了微妙的转变。


转折点,就是在本文前面提及的路时中《玉堂DA法》里。在这本书里,作者虽然仍把赵公明划归瘟神之部,但在后头又谈及了一次极其重要的变化。


“五部之鬼,自受祖师誓約之后,归心正道之久,故张元伯以忠信位雷府直符;赵公明以威直充玄坛大将;余皆爲鄷都丑狱之酋长,皆不复为妖也。”


就是说,这五部之鬼从汉代开始,在瘟部供职了一千多年,终于转正了,其中表现最优越的有两个人,张元伯进了雷府,赵公明则当上了玄坛大将,其他人去了酆都。


进编制啦,撒花,欢呼。


(虽然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》成书在《玉堂DA法》之后,但从后世继承来看,后者影响更大,反正中国神话的矛盾之处,比漫威世界还复杂,权当是多个平行世界就好)


从《玉堂DA法》开始,赵公明开始脱离瘟部,在道教典籍里变得伟光正起来。


元代《清微元降DA法》封赵公明为“广圣崇玄洞和眞君”和“五方云路招真大將神霄总管西禁直君”,

模样也变了:“天冠、赤面、三角眼、美髯、金甲朱履、仗剑,黑虎从之。” 端的是威风凛凛,不再是瘟神凶神恶煞了。《法海遗珠》则封赵公明为“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雷霆副元帅北极侍御史应元昭烈侯金轮执法”。


这些道教典籍给赵公明的封号,虽然没什么实质职务,但为他之后的仕途做好了铺垫。像“洞和真君”、“五方云路”、“玄坛”、“元帅”之类的称呼,在日后都会变成赵公明的别号,广为人知。


但是,这些还不够。


赵公明还需要一个体面的身世。


在元代之前,赵公明是没有身世的,横空出世,缺少根脚。道士们觉得这样说不过去,便想方设法补完一下设定。


翻遍了典籍,倒是在晋代找到一条疑似记录:陶潜《搜神后记》里有记载:“赵玄坛,秦代人,得道于终南山”。有人认为这正是赵公明。可“玄坛大将”这个职称,到宋代才挂到赵公明头上,显然与这个有矛盾。再者说,秦代太近了,设定平平,不足已吸引读者啊。


道士们决定就着这个题材,继续发挥一下。于是元代《搜神广记》里第一次出现了赵公明的详细身世:


“元帅姓赵名朗,一名昶,字公明,终南山人。秦时避世山中,精修至道,功行圆满,被玉帝旨,召为神霄副帅。按元帅乃皓庭霄度天慧觉昏梵炁化生,其位在乾,金合水炁之象也。其服色,头戴铁冠,手执铁鞭者,金遘水炁也。”


“元帅上奉天门之令,策役三界,巡察五方,提点九州,为直殿大将军,北极侍御史。逮汉祖天师修錬大丹,飞神奏帝,请威猛神吏为之守护,由是元帅上奏玉旨,充正一玄坛元帅。”


“部下有八王猛将者,以应八卦也。有六毒大神者,以应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也。五方雷神,五方猖兵,以应五行。二十八将,以应二十八宿。天和地合二将,所以象天门地户之阖辟。水火二营将,所以象春生秋煞之往来。驱雷役电,致雨呼风,除瘟剪祟,保病禳灾,元帅之功莫大焉。至如公讼冤抑,神能使之解释。公平买卖,求财利宜和合,但有至公至正之事,可以对神言者,祷之无不如意。若以非枉不正之事祷之,神必加谴。敬之毋怠。”


这个设定,真是牛逼闪闪。最挑剔的甲方,看到这段描述也会挑起大拇指赞上一句:“高端大气上档次,低调奢华有内涵,不用再改了,就用这稿吧。”


从这时起,赵公明的形象得到了极大改观,在民间威望日盛。比如杨景贤《西游记》杂记里,就有唱词云:“沙场之上,展土开疆,保护家邦,恰便似赵公明往下方。” 


值得注意的是,赵公明的瘟神职能此时还在,不过不是散布瘟疫——那太邪恶了,不符合人物定位——而是除瘟剪祟,保病禳灾。除此之外,还多了一个“公平买卖”、“求财利宜和合”的职责,这就是后世财神的渊源所在了。


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,赵公明逐渐交卸了瘟神的工作,开始接掌财神。而祭祀玄坛财神的庙宇,也纷纷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。


有细心的读者也许要问,既然你的这个设定是依照陶潜来的。为什么不尊重原作者叫赵玄坛,而改成了赵朗呢?


其实这也不是原创,而是源自于另外一个宋代的典故。


大中祥符五年,宋真宗跟宰相王旦说:“我做了一个梦哎”。王旦问他做了什么梦,宋真宗乐呵呵地告诉他:“我梦见了赵氏祖先哟,他说咱家身世可不一般,是九位人皇之一,六个戒指给了矮人,三个戒指给了……呃,串词了……总之我家祖先是人皇九人之一啦,前世是轩辕黄帝。到了后唐年间,奉玉帝之命降世,叫做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赵玄朗,总治下界,所以后来赵家才得了天下。” 


王旦知道宋真宗崇道成了魔怔,就回了一句“哦”。于是在这一年,宋真宗追尊赵玄朗为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,庙号圣祖。


这事必须跟道教有关系,所以道士们对这段典故很熟稔,在创作赵公明的身世时,就把“朗”字给用上去了。不过他们也知道,赵公明原来是瘟神,后为财神,履历分明,跟那个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赵玄朗八竿子打不着,两个人不好明着凑到一起,就留了个玄、朗二字为扣儿。


“赵公明,名朗,又是玄坛大将。”


“大宋赵氏祖先,叫赵玄朗。”


尽管去联想两人到底啥关系吧,反正道士们不明说……


现在很多书里把赵玄朗和赵公明混为一谈,显然是着了这个道儿。


书回正题。


赵公明这个设定,还有个缺憾,时髦值还是不够。普通人类,哪能配上这么帅的表现,得再高级一点。


中国玄幻故事有个特点:不够帅,往古拽。越往古拽人越帅。


于是在《典籍实录》里,赵公明的身世又变化了。他不再是那个秦朝的普通人赵朗,而是日之精。上古天有十日,后羿射落其九。其中八个太阳落入青城,变成鬼王,散播瘟疫害人。只有一个太阳化成人形,骑黑虎,执银鞭,去蜀中隐居。一直到张道陵出现,他才出山为其守护丹室玄坛。张道陵炼出玄丹,他分得一枚,神威更高了一截。接下来的故事,请参照《搜神广记》。


这个设定,更厉害了。赵公明成了九个太阳之一,赤乌之精,身份辈分都高得没边。


身世、职称都全了,赵公明做好了准备,要面临他最终定型的神话命运。


时钟稍微回拨一点。在宋元平话里有一部《武王伐纣平话》,是《封神演义》的前身。在这部书里,姜子牙带兵打到黄河边上,纣王派了五员大将来抵挡,分别是史元革、赵公明、姚文亮、钟士才、刘公远——和五瘟神相比,少了一个张元伯,多了一个姚文亮——这五哥倒霉鬼打不过周兵,就龟缩在黄河水中不动。姜子牙故意在岸边设宴,赵公明带头去劫营,劫到了好酒好肉,痛饮痛嚼。不料酒肉里早已下了毒,三个吃货就这么活活被毒死了。


跟《封神演义》吊打十二金仙的赵公明相比,这里的赵公明实在是太窝囊了……但是这一部失败作品,却改变了赵公明的命运。


在这之前,赵公明要么是秦代之人,要么是太阳所化,但成名都是汉代。但在这本书里,它第一次把赵公明的舞台挪到了商周之交。


这个想法,让明朝人的脑洞一下子就打开了。


明代是小说的繁荣期,所以文人都有个特点,脑洞奇大。


明初有一位文人,叫王琎。他是山东日照人,明史有传,博通经史,精通金石。他在宁波知府任上,写了本书叫《琅琊金石辑注》。在书里,王琎把宋元明初的传说揉到了一起,给自己家乡编造出了一段美好的故事:


“财神者,姓赵名朗,字公明,琅琊古来有之。昔者天上生十日,帝命羿射九日。其八坠海为仙,海上八仙是也。余一陨于天台,其身为石,太阳石是也,其精为人,赵公明是也。既长成,至峨眉山修炼,得神仙之术。商周交兵,遂受闻太师之邀下山助商,失利为太公所杀。太公岐山封神,朗受封玄坛真君,日精再归天台,遂真阳附石,神体合一。辖招宝天尊、纳珍天尊、招财使者、利市仙官,专司人间迎祥纳福之责。此后石下有庙供真君之位,天台山亦易名财山焉。”


这个故事,可以说已经集前代之大成。从《典籍实录》吸纳了太阳传说,只是地点从终南山改到了琅琊;从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学来了商周大战,并进一步深化情节,这些故事后来都被《封神演义》拿了过去;又从《搜神广记》里吸纳了赵公明的财神设定,并扩展了招宝、纳珍、招财、利市四个手下,这就是现代流传的五路财神版本了。


然后,到了《封神演义》。


《封神演义》是一部奇书。奇不是文笔,因为文笔稀烂;奇也不在情节,因为情节稀烂;奇就奇在,阅读此书之时,能清楚地感觉到设定的存在。各路神仙各种法宝各种阵法神通让人眼花缭乱,且自成一个体系,这很难得。


作者——许仲琳或陆西星——在这部书里,终于写成了赵公明的最终版本。他出身峨嵋山罗浮洞,应闻仲之邀辅佐大商,打得周军诸仙束手无策,还有云霄、琼霄与碧霄三个实妹,真是人生赢家。可惜他遇见了封神里的扫地老僧陆压,被钉头书暗算而死,飞去封神台。


其实这里有个细节是可待商榷的。陆压是离火之精,而赵公明是日精所化,两家同出一脉,理论上应该干不死才对。估计作者也是考虑到这个矛盾,所以在书里绝口不提赵公明和太阳之间的设定。


后来姜子牙登台封神,把赵公明封为“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”,光听名字和财神似乎关系不大。但又给他封了四位部下:


招宝天尊 萧升;纳珍天尊 曹宝

招财使者 陈九公;利市仙官 姚少司


这个人事安排其实挺损的……赵公明亲手杀的萧升,然后又被曹宝一乾坤尺打落了缚龙索、定海珠两件法宝,仇怨极大。不知他们听到组织是这么分配,会是什么脸色。


无论如何,这四位部下的头衔,一看便知是财神所领——这显然是从王琎学来的设定——赵公明“财神”的头衔,就此正式落实。他有时候称赵玄坛,有时候称赵元帅,


民间传说,有的时候需要一部经典名著推波助澜。从元代开始,赵公明崇拜还只略见雏形,但从《封神演义》成书之后,财神赵公明影响日深,扩展到整个中国。一部书成就一位神祇,抵得上几十卷道藏典籍。可见宣传这东西,还是得走群众喜闻乐见的路线才成。


而民间的脑洞,并没因为《封神演义》的流行而合拢。关于赵公明的奇怪故事,也一直层出不穷。


比如说在明代,姑苏地方志里记录了一座坛庙:“玄坛庙在玄妙观前。玄坛,或曰神姓赵,名朗,字公明,赵子龙从兄弟。” 


不用问,这一定是《三国演义》和《封神演义》看混了,觉得俩人都姓赵,干脆捏合到一起。赵公明好好的太阳之精,居然成了赵云的族弟,这种混搭式的同人风格,还真是一点都不讲究。后来闲人还附会出一段特感人的故事,说蜀国灭亡之时,赵朗满腔悲愤,在太庙前自刎而死,魂魄不散,遂成了仙人云云。


大家回想一下。咱们一开始就说过,晋代《搜神记》里记载有督鬼之神,一个叫赵公明,一个叫钟士季。钟士季是钟会,灭蜀的主力,您想他要是跟蜀汉殉忠成了同事……恐怕架都打不完,还要不要干活了?


清朝人的脑洞,也不遑多让。顾禄在《清嘉录》写过一个习俗,叫做“斋玄坛”:“俗以三月十五日为玄坛神诞,谓神司财,能致人富,故居人多塑像供奉。又谓神回族,不食猪肉,每祀以烧酒牛肉,俗谓斋玄坛。”


得,赵公明又成回民了。


不过要说脑洞,还得数台湾同胞。


台东地区有赵公明崇拜,当地尊称为玄坛爷。不过“玄坛”二字有点复杂,广大群众不易写出来,方言发音又与官话有差异,遂在讹写成了“寒单爷”。


“寒单”二字不怎么吉利,又冷又孤单,财神爷肯定不高兴。财神爷不高兴,大家都要倒霉。怎么办呢?善良的台东人民想到一个好办法——鞭炮。


鞭炮劈啪作响,热闹非凡。而且里面蕴藏火药,炸开之后热浪滚滚。那么往财神爷身上扔点着的鞭炮,他老人家一定非常高兴。


无懈可击的逻辑!


于是在台东,从清末开始就有了元宵节炸寒单的风俗。一到正月十五,就有真人扮演“肉身寒单”,头戴红巾,身着红裤,上身赤裸站在轿子上巡游各处。沿途群众纷纷投以点燃的爆竹,越靠近寒单爷炸开,就越吉利。


不知道花了两千多年才当上财神的赵公明天上有知,会是怎样一副表情。

 







 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  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  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3

Trending Articles